• 其他栏目

    施春宏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性别 : 男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
    •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学位 : 博士
    • 在职信息 : 在职
    • 所在单位 : 语言科学院
    • 学科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访问量 :

    最后更新时间 : ..

    官谣是何谣(2011)

      
    发布时间 : 2019-03-13   点击数 :

    官谣是何谣

     

    北京语言大学  施春宏

     

     

    这些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颇具震撼力的社会事件一桩接一桩,而语言表达也随时跟进,于是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经过创造、改进或者调整的夺人眼球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形式。

    故宫,对一般老百姓而言,无论是古代的紫禁城还是现在的博物院,都是深不可测的。但最近发生在故宫的一系列事件,将故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种系列事件被网友归纳为“故宫八重门”或“故宫十重门”。

    故宫掀起门帘,突然打开的第一重门是201158日出现的失窃门:故宫中的展品被一个技术含量几无的窃贼轻易得手。案发后,北京警方一二三四五,仅用了58小时,就抓住了窃贼,找到了部分展品。惊喜交加的故宫博物院官方为了表达感谢和颂扬之情,在副院长的带领下送给北京市公安局锦旗一面,上书十个黄色大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立即发现此“撼”非彼“捍”。网上迅即出现了层层围观。然故宫不为所动,坚定地认为此“撼”字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的“撼”字使用是一样的,此为通假,显得典雅厚重;并说这种使用还是请教了专家的,可是专家是谁,不可说。然而,群众的力量又是强大的,最后故宫官方实在抗不过了,516日,终于在其官方博客上发表了致歉声明,同时对制作人的身份做了郑重辟谣:“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这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凡是马失前蹄之处,常为临时工、保安保卫所为。

    失窃门发生不久,又出现了会所门。2011511日,有央视名嘴发表微博称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改造成了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故宫官方立即坚决否认这种“谣言”。然而在网民的奋力围观下,故宫官方又不得不做出新的解释。这再一次证实了民间“谣”言也有一定的“真理”性和真“理性”。

    一次失窃,帮故宫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故宫深锁之“门”被一重接一重地撞开了,什么解雇门、拍卖门、哥窑门、佛像门、瞒报门、屏风门、私拍门、封口门,门门相映,真有“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架势,直至815日曝出了黑板门。故宫的房子多,门自然也很多,不知道将来还会开哪一扇“门”。每打开一门,故宫官方都先做稍许的沉默,然后奋力辟谣,郑重地、多角度地做出申明、解释,可是这一来又催发了人民群众的“窥私”欲。“不明真相”而有特别想明真相的广大群众并不理解,更不领情,因此吐出了更多的口水。哥窑门出现后,在有关故宫门的网语造词上有所创新,针对故宫官方的各种说法,人们直接奉送了一个词:“官谣。”此官谣者,官方谣言也。

    古代窑厂分官窑和民窑。给皇家烧制瓷器贡品的瓷窑及其产品属于官窑;非官府经营的、给民间百姓烧制瓷器的瓷窑及拿到市场上去卖的瓷器都是民窑。哥窑属于官窑还是民窑,尚有争议,但其制品的品质之高,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的追捧。对“哥窑”的官窑地位的大讨论,突然引爆了“官谣”一词。这个哥窑门,从“官窑”到“官谣”,一字之别,别有洞天。于是老百姓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官窑”还是“官谣”?

    给“官谣”强化注释的还有随后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723日,温州发生了动车追尾的特大惨案,死三十余人,伤两百余人。事发第二天,铁道部举行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在回答事故现场为何抢先掩埋动车车头的疑问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陈述这是为了现场抢救的需要,并脱口秀出了一句惊世之语:“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当被问到为何救援结束、拆解车体时竟发现了一名生还儿童的情况时,该发言人竟然宣称:这是一个奇迹。”(该新闻发布会视频可见优酷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4MTEyODg0.html)很快,这句“名”言风行网络,立即获得了“高铁体”的名号,引发了网上疯了般的造句运动,如:“高铁是安全的,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食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中国足协说:中国足球能进2014世界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官方的解释被当作了掩盖事实真相的“官谣”,民间的“谣言”又在四处散布。为了使大家看清“民谣”的真相,官方多次出来辟谣。由于政府信息的透明程度很差,对谣言的反击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事后证明,有的民谣确非事实,然而,官谣与民谣齐飞,真相共假相一色,当时又如何明辨得了孰是孰非呢?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透明。但我们往往习惯于以“谣”对“谣”。

    从故宫门到动车门,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我们能大体看到,事情常常是这样一波三折的:有关官方在紧急情况下试图寻找一个解释,解释不通时就找一个新的解释来代替旧的解释,如是再三。在当事人和围观者看来,这种不停地寻找解释就是在不停地制造“官谣”,官方的反复辟谣反而使“民间谣言”(“民谣”的新义新用)传播得更广。结果,“民谣”哪怕并不真实,也传播得更“及时”,而“官谣”则容易成为揶揄、批评、玩味的对象,像病毒一样传播于网络。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官谣”这个词的前后事及其在相关事件中的传播过程颇堪玩味。

    作为谣谚意义的“民谣”这个词产生得很早,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甚或更早,既有乡村民谣,也有都市民谣。而“官谣”虽然并不是这段时间才出现的一个词,但其历史并不长,大体是在世纪之交才出现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没有“官谣”一词。笔者在《杂文月刊(选刊版)》2008年第8期看到过一篇文章《大跃进中的官谣和民谣》,其中有言:

    大跃进中有两种歌谣,一种是代表官意的“官谣”。那时候,各省市县、公社、生产队都有编写民歌的班子,全国集大成者当属周扬、郭沫若编辑出版的《红旗歌谣》。这部歌谣堪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配合“大跃进”、“放卫星”的政治需要,打着民歌的幌子,说大话、谎话,牛皮吹上了天。比如:“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公社粮食堆云天,社员爬上当神仙,扯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可以降飞机,耳朵成了飞机场。”“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上边架桥梁,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像这样吹牛皮、放大炮、荒诞不经的官谣,当时到处都是。它代表官意,是被“愚民化”了的民意、被强奸了的民意。一种是代表真正民意的民谣。这种民谣虽然在地下在民间,声音很微弱,但却是代表民声民意。彭德怀引用一首民谣:“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这是反映社会反映民意的真正民谣。

    上面的“官谣”指的来自官方或为官方代言的谣谚,是体现官方意志的民谣或准民谣、伪民谣。显然,这里的“官谣”是仿“民谣”(民间谣谚)而来,“官”“民”相对,替换成词。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来自“官方民谣”或“官方谣谚”的减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来自这两种构造机制的合力作用。

    “官谣”除了指“官方民谣”外,还可以指“官场民谣”或“为官民谣”,即出现于官场或描写官场的谣谚,描述的是官场生态。如近年流传着这样一首《新官谣》,描写小公务员的官场艰辛。此谣很长,首尾是这样的:

    人称当今为官难,提起当官我心寒。

    百姓眼中我有权,酸甜苦辣道不完。

    承受压力事务繁,夙兴夜寐不得闲。

    公务恰似做游戏,埋头工作提拔难。

    ……

    百姓眼中我算官,官场之中最低贱。

    中国封建几千年,三六九等最森严。

    听了我的肝肠话,勿让晚辈再做官。

    如果不听我的劝,无异送子上刀山!

    下面这幅对联也是描写官场生态的:

    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层蒙上层,一层蒙一层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而对官迷而言,有这样的谣谚来刻画:

    做官样样好,气死大阔佬。

    埋单全报销,公车随意跑。

    秘书编文稿,凡事不动脑。

    豪宅三层高,分文不用掏。

    头顶乌纱帽,时时有保镖。

    美人怀中抱,夜夜乐淘淘。

    还有概括官场工作方式的:

    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

    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

    验收就是喝醉,检查就是宴会,

    研究就是扯皮,政绩就是神吹,

    汇报就是掺水,涨价就是接轨。

    在中国官场,大吃大喝常常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与之相关的官谣比较多,流传较广的如: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

    喝得手软脚也软,喝得记忆大减退。

    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

    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

    一状告到纪委会,书记听了手一挥,

    能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

    这些“官谣”往往揭示了某些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官场民谣、官方民谣也是民谣。民谣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镜子,而且大多揭示的是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常常有夸张、演绎的成分,意在讽刺、揭露。然而,也并非所有的官谣、民谣都是在讽刺。如《七品芝麻官》中徐九经的一句话则体现了纯正意义上的官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由于目前官场上某些官员热衷于创作、传播带特殊颜色的段子,因此“官谣”又有了语义引申,还可用来指官场荤段子,如:“县干部喝红酒,抽红河,亲红嘴,收红包;乡干部喝白酒,抽白泉,摸白腿,打白条”。2006年有一部流行于网络的长篇小说,名字就叫《官谣》(作者:尧阳,新小说吧小说阅读网2008107日,http://book.xxs8.com/83249/index.html。它在第一章中说:

    这些流传在干部嘴边上的官谣,关志大部分耳熟能详,自己也有关键时候才出手的王牌曲目。时下在县乡干部这个圈子里,无论是桌上还是车上,垫底儿、打牙祭的都是这些官谣。

    这里的“官谣”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但作为小说名的“官谣”则具有多重含义,既指官方民谣,也指官场民谣,同时还指官场荤段子,一形兼三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是这样解释跟“谣”相关的几个词的:

    【谣】①歌谣:民~丨童~。②谣言:~传丨造~。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散步~丨不要轻信~。

    【民谣】民间歌谣,多指与时事政治有关的。

    “谣”有两个义项,“官”又有几种理解,这正是“官谣”语义具有多能性的基础。这里总结一下“官谣”的基本语义内容:

    ①官方民谣。指来自官方或为官方代言的谣谚。

    ②官场民谣;为官民谣。指出现于官场或描写官场的谣谚。

    ③官场荤段子。

    ④官方谣言。

    显然,义项④跟前面三个义项有所不同,不是它们的直接引申,而是“官”跟“谣”的第二义项直接搭配的结果。这种交错搭配形成新的义项的引申方式,我们目前关注得还不够。当然,从表达效果着眼,作为义项④的“官谣”,还需要以前面三个义项为依托,这样才显得更具新奇的表达效果。

    “官窑”④的构造过程也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大致是这样的:

    (1)借用了熟词“官窑”“民窑”的读音(刚好又跟“哥窑”相合)和词语模型,谐音

    机制在起作用:官窑→官谣。

    (2)跟熟词“民谣”相对,类推、仿拟机制在其作用:民谣→官谣。

    (3)将熟词“民谣”中“谣”的“谣谚”之义暗换为“谣言”之义,谐义机制在起作

    用:谣谚→谣言。

    (4)将“官方谣言”直接压缩而成,减缩机制在起作用:官方谣言→官谣。而且同时

    还可能由“官方谣谚、官场谣谚、为官谣谚→官谣”类推简化而来。

        正是这几股力量的综合作用,才形成并传播了从故宫门到动车门的“官谣”所包含了意蕴。

    对构词的合力作用,以前关注得不够充分。张春华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20092期的《新词语构造的合力机制》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当然,我们还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将更多的构词机制和合作类型挖掘出来。而且,不仅构词有合力机制的问题,所有的语言表达过程都是合力作用、互动机制的结果。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