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施春宏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性别 : 男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
    •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 : 博士
    • 在职信息 : 在职
    • 所在单位 : 语言科学院
    • 学科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访问量 :

    最后更新时间 : ..

    语言学的观念和方法(2019)课程作业及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 2019-09-25   点击数 :



    《语言学的观念和方法》课程作业

     

    2019学年秋季学期

     

    一、作业内容和要求(包括两部分:80%20%

     

    (一)大综述:选其一80%

     

    综述文献的范围:20102019年间的论著(欢迎同时兼论外文论著)

    1关于语法(现代汉语和/或古代汉语)本体研究的综述。

    2.关于词汇(现代汉语和/或古代汉语)本体研究的综述。

    3.关于语音、音系本体研究的综述。

    4.关于汉字本体研究的综述。

    5.关于修辞研究的综述。

    6.关于语法教学研究的综述。

    7.关于词汇教学研究的综述。

    8.关于语音教学研究的综述。

    9.关于汉字教学研究的综述。

    10.关于语法习得研究的综述。

    11.关于词汇习得研究的综述。

    12.关于语音习得研究的综述。

    13.关于汉字习得研究的综述。

    14.关于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综述。

    ☆注意:(1)论著,既包括论文,也包括著作。根据往年作业情况,很多同学只关注到中国知网上的论文,这显然是不够。(2)“大综述”的基本目标是:整理学术思想,追踪学界动态,探索发展空间。

     

    要求:[凡不按要求而自行其是者,必然严重影响作业成绩。]

    1)必须在上述诸项中选其一,不得缩小范围或重新自定研究范围(特别提请注意的是:不要写成某个语言项目的专题研

         究),但可以扩大范围;所综述的文献不得少于50篇(其中著作不得少于10篇)。凡不按此要求者,皆不合格,成绩

         在50分以下。请在“参考文献”中以“[1] [2] [3]……”的形式将所引文献连续标序,以便授课教师计数。

    2)请主要从重要成果、基本观念和主要方法上加以评析,尤其要注重原创性内容的分析。分析时要放在当代语言学研究的

         景下,而且评述时不局限于所评之文献。

    3)可以就论著中的不足或你的不同认识展开讨论,要有论证过程。

    4)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可以参考已有的认识,但不能移用别人的结论。

    5)体例规范:严格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http://www.yyjx.chinajournal.net.cn)的行文格式(包括:题目、摘要、关键

         词、正文、参考文献;请到该杂志投稿系统自行下载参阅)。文章标题3号字;正文5号字,1.25倍行距。力求美观清

         爽而不哨。注意:不要用北京语言大学学位论文(或开题报告)的形式来排版。

    6)请在文章题目下注明姓名、学号、在读学位(即博士生或硕士生)、电邮、电话、专业及方向、导师姓名,外国学生

         同时注明国籍。不要有缺项。由于做作业的学生和年级较多,邮件的主题栏请注明“姓名-文章名”。

    7)字数不限,以论述充分为原则。

    8)注意:交作业前多读两遍,减少病句和错别字。

     

    (二)请为本门课程的讲课内容写个介绍性提要和学习心得(欢迎同时做出评议,尤其是批评建议),800字以

         上。20%

     

    二、递交形式和期限

     

    (一)只接受Word文档的电子稿(请将两部分作业放在一个文档里),请发送至授课教师的电子信箱:shichunhongblcu

               @163.com。电子稿请一定要用自己的常用信箱以附件形式发送,以备联系。

    (二)M  Deadline202031日(星期日)2400。此后概不接受(!!!),也请勿再递交,免得双方痛苦。

          [史经验:因时间充裕,最好提前一两周完成;否则很有可能因某种不可预期的原因而被迫延时。一旦延时

          (哪怕分钟)而不被接受,请勿怪罪授课教师的不通人情,只当一次人生体验好了。切切。]

     

     

    赶快写吧,不写怎么知道你的伟大?!



     

    语言学的观念及方法》参考文献(2019)

     

    第一讲参考文献

    [打☆者请大家尽可能提前阅读]

     

             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德宏(2004)《科学思想史》第二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施春宏(2009)论感和论感培养——兼论语感和论感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施春宏(2010)语言事实和语言学事实,《汉语学报》第2期。

    施春宏(2010)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施春宏(2015)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假设和假说,《语言研究集刊》第14辑,上海辞书出版社。

    施春宏(2015)语言学假说的论证和语言学批评,《语言研究集刊》第15辑。

    施春宏(2017)语言学描写和解释的内涵、原则和路径,《语言研究集刊》第19辑,上海辞书出版社。

    施春宏(2018)《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

    施春宏(2019)句式意义分析的观念、路径和原则——以“把”字句为例,《汉语学报》第1期。

    郑毓信(2013)《科学哲学十讲:大师的智慧与启迪》,南京:译林出版社。

    周德红、吴以义、 陈敬全(2014)哥白尼日心说的建立何以是一次科学革命,《科学》第5期。

    ☆朱晓农(2008)《方法:语言学的灵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庄子·内篇·养生主》。

    BrockmanJohn[约翰·布罗克曼]1995)《第三种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径》,吕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年。

    BuskesChris[克里斯·布斯克斯]2006)《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徐纪贵译,成都:四川人民出

           社,2010年。

    ChalmersAlan Francis[艾伦·查尔默斯](1999)《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鲁旭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年。

    Chomsky2002On Nature and Languageedited by Adriana Belletti and Luigi Rizzi.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吴凯琳译《论自然与语言:杭士基语言学讲演录》,台北:商周出版,2004年。

    CoaseRonald[罗纳德•科斯]2011)《财经》年会上的发言,20111215日。凤凰网财经20111215日,

           http://finance.ifeng.com/news/

    CsikszentmihalyiMihaly[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1990)《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张定绮译,中信出版社,2017

           年。

    CsikszentmihalyiMihaly[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1996)《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黄珏苹译,浙江人民

           版社,2015年。

    LaudanLarry[拉瑞·劳丹]1977)《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MayrErnst[恩斯特·迈尔]1982)《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涂长晟等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RothmanStephen[斯蒂芬·罗斯曼]2002)《还原论的局限:来自活细胞的训诫》,李创同,王策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6年。

    Saporta, Sol & Noam Chomsky1978An interview with Noam Chomsky. Linguistic Analysis 4: 301–319.

      

       

            

    第二讲参考文献

     

     

    ☆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陈保亚(2015)《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方经民(1993)《现代语言学方法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端(2003)物理学现况的一些辩证思考,《科学》第5期。

    冯胜利(2016)《汉语韵律语法答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贺天平、宋文婷(2016)“数-数据-大数据”的历史沿革,《自然辩证法研究》第6期。

      金(Stephen W. Hawking)(1988)《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42-43页,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

           技术出版社,1996年。

    ☆金立鑫(2007)《语言研究方法导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黎锦熙(1933)《比较文法》,北平著者书店;1958年科学出版社重版;1973年中华书局校订本;1986年中华书局整理

           版。

    梁茂成(2010)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与语料库语言学,《中国外语》第4期。

    梁茂成(201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刘福森(2009)哲学不是什么?——一种哲学观,《理论探讨》第5期。

    ☆陆俭明(201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1977)通过对比研究语法,《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第2期;重刊于《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

      真(200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2013)《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盛春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

    沈家煊(2008)“逻辑先后”和“历史先后”,《外国语》第5期。

    施春宏(2010)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的虚与实——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读后,《语文研究》第3期。

    ☆施春宏(2010)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施春宏(2015)从泰式华文的用词特征看华文社区词问题,《语文研究》第2期。

    ☆施春宏(2016)互动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径,《当代修辞学》第2期。

    施春宏(2016)构式的观念:逻辑结构和理论张力,《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施春宏(2017)构式语法的理论路径和应用空间,《汉语学报》第1期。

    施春宏、李晋霞(2014)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相关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

           期。

    孙德金(2010)教育叙事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师发展——<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编后,《世界汉语教

           学》3期。

    涂子沛(2013)《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

    王远新(2006)《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吴家睿(2002)生命的复杂性和复杂的生命科学,《科学》第5期。

    伍铁平(1994)《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论语言与语言学的重要性》93-106页,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于根元(2008)《应用语言学教程》,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于根元(2009)积极建设普通话,《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袁毓林(2001)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汉语学习》第3期。

    袁正光(2006)当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文明的发动机——科

            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朱德熙(2010)《语法分析讲稿》,袁毓林整理注释,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晓农(2008)《方法:语言学的灵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Edward M. Anthony[爱德华·安东尼](1963)Approach, Method and Techniqu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7

            263-67. 施春宏、马文津译《理论·方法·手段——语言教学与研究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国际汉语教学

           研究》2015年第4期。

    GoldbergAdele E.[阿黛尔·葛德伯格](2013)Constructionist Approaches. In Thomas Hoffmann & Graeme 

            Trousdale (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1531.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马文津、施春宏译《构式主义研究路径》,《国际汉语学报》2016年第1期。

    GreenbergJoseph. H.1973)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傅怀存译,伍铁平校,《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2期。

    MarcusSolomon1974)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科学。易敏译,伍铁平校,《福建外语》1988年第1-2期合刊。

    SapirEdward1929)作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学的地位。马毅、龚群虎、范俊军译,伍铁平校,《福建外语》1993

           3-4期合刊。

     

     

    【附录:三首现代诗】

     

    1顾城《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我用一把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2.韩东《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下面的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3.谢克强《塔尔寺的钟声》

     

    谁敲响的钟声

    一波一波  由近而远

    响在时间之外

     

    这天外的来音呵

    让远来的风虔诚地舞动

    也让树的思想战栗

     

    只有我  站在十字路口

    不知所措

     

     

    第三讲参考文献

     

    本刊特约记者(2001)社会语言学创始人拉波夫,《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陈宗振、雷选春编著(1985)《西部裕固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理”和“论”。

    ☆冯胜利(2011)韵律句法学研究的历程与进展,《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老子》第十一章。

    李子恒词曲、苏芮演唱的《牵手》。

    陆俭明(2005)汉语语法研究的必由之路,《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陆俭明、郭锐(1998)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陆绍尊编著(1986)《错那门巴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

    ☆吕叔湘(1981)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中国语文》第1期。收入《吕叔湘文集》第四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

    马庆株(2007)理据性:汉语语法的特点,《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

    欧阳觉亚编著(1985)《珞巴族语言简志(崩尼—博嘎尔语)》,北京:民族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2012)“何谓语言学事实”讨论会,2012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三届学术论坛主题。讨论会内容参

           见商务印书馆编《中国语言资源动态》20125期。

    沈家煊(2011)《语法六讲》,商务印书馆。

    施春宏(2003)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语文研究》第4期。

    施春宏(2007)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施春宏(2009)论感和论感培养——兼论语感和论感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施春宏(2010)语言事实和语言学事实,《汉语学报》第4期。

    ☆施春宏(2016)互动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径,《当代修辞学》第2期。

    宋国明(1997)《句法理论概要》18319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东杰(2015)换一束新的光芒召唤历史,《读书》第8期。

    吴忠超(2006)霍金的北京七日,《中华读书报》712日第5版。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古典先锋作品《第二性》(The Second Sex1949

    ☆徐烈炯(1997)语言学理论和语言事实,《现代外语》第3期。

    徐悉艰、徐桂珍编著(1984)《景颇族语言简志(载瓦语)》,北京:民族出版社。

    于根元(2001)用好自动升级的程序,《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

      敏(1998)《认知语言学和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来举(1994)《寻求和谐的世界:哲人科学家——尼尔斯·玻尔》,福建教育出版社。

    赵元任(1934The non-uniqueness of phonemic solutions of phonetic systems.《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收入叶蜚

           声译《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48页。

    周植志、颜其香编著(1984)《佤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

    Chalmers,Alan F.(1999)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 3rd edition.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鲁旭东译《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Chomsky,Noam(2002)On Nature and Language,edited by Adriana Belletti and Luigi Rizz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28: parasitic gap

    Hilpert,Martin(2014)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glish.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张国华译

           《构式语法教程: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章

    Kuhn,Thomas S.(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2nd edi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金吾

           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Simon,Herbert A.(司马贺)(1986)《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53)From a Logic Point of View. 江天骥、宋文淦、张家龙、陈启伟译《从逻辑的观点看》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Song 1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Song 2What you get is what you see

    Song 3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Don't Get

     

     

    第四讲参考文献

     

     

    蔡淑美(2008)现代汉语特殊与格结构“VX+的+O”格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蔡淑美(2010)特殊与格结构“V+X++O”的语义性质和句法构造,《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蔡维天(2007)重温“为什么问怎么样,怎么样问为什么”——谈汉语疑问句和反身句中的内、外状语,《中国语文》第3

           期。

    ☆陈  1994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中国语文》第3期。

    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胜利(1998)论汉语的“自然音步”,《中国语文》第1期。

    冯胜利(2000)《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胡明扬(1991)句法理论范畴的若干理论问题,《语言研究》第2期。

      子《道德经》第11章。

    李兴亚(1987)“怀疑”的意义和宾语的类型,《中国语文》第2期。

    刘丹青(2003)《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2012)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陆俭明(1993)《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200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真(1985)“把”字句补议,《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庆株(1981)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第2期。

    ☆马庆株(1988)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

    马希文(1987)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第6期。

    彭楚南(1957)语法范畴,《中国语文》5月号—7月号。

    屈承熹(2006)语法学的发展与趋向: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3期。

    杉村博文(2002)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沈家煊(2000)句式与配价,《中国语文》第4期。

    施春宏(2001)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施春宏(2003)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语文研究》第4期。

    施春宏(2004)汉语句式的标记度及基本语序问题,《汉语学习》第2

    施春宏(2007)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施春宏(2008)《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之“结语”,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施春宏(2008)句式研究中的派生分析及相关理论问题,《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施春宏(2010)从句式群看“把”字句及相关句式的语法意义,《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施春宏(2013)句式分析中的构式观及相关理论问题,《汉语学报》第2期。

    施春宏(2015)边缘“把”字句的语义理解和句法构造,《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施春宏(2018)《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第四章&第八章),北京:商务印书馆。

            P134-135:4.2.1“构式群和句式群”

    石毓智(2000)汉语的有标记和无标记语法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北京:商务印书馆。

    石毓智(2002)论汉语句法结构和词汇标记之关系,《当代语言学》第1期。

    尚  英(2019)汉语语篇话头结构理论的实证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理论的实

           证性研究”结项报告。

    宋国明(1998)《句法理论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宋  柔(2008)现代汉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的性质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宋文辉(2018)《主语和话题》(第三章),上海:学林出版社。

    特伦斯霍克斯(1977)《结构主义和符号学》8-9页,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惠(1997)从及物性系统看现代汉语的句式,《语言学论丛》第十九辑。

    ☆王  宁(2002)《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温宾利(2002)《当代句法学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P235、262:主语-宾语不对称(subject-object 

            asy-mmetry)。

    文  炼、胡  附(1956)谈宾语,见《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北京:中华书局。

    袁毓林(1998)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中国语文》第4期。

    ☆袁毓林(1999)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含,《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袁毓林(2002)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原则及其认知解释,《语言学论丛》第26辑。

    袁毓林(2002)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袁毓林(2004)容器隐喻、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词语同现限制的认知解释和计算分析,《中国语文》第3期。

    ☆袁毓林(2004)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语言研

           究》第4期。

    詹卫东(2004)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中国语文》第3期。

      赪(1997)论决定“在L+VP”和“VP+在L”的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张  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伯江(2009)《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赵春利、钱坤(2018)副词“几乎”的分布验证与语义提取,《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赵元任(1934The Non-uniqueness of Phonemic Solutions of Phonetic System,《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叶

           蜚声译、伍铁平校《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见《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750-79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  形式和意义

    Chomsky, Noam1957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 Mouton. 邢公畹、庞秉均、黄长著、林书武译《句法结构》,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Croft, William(2001)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agleton,Terry[特里·伊格尔顿]1983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王逢振译《当代西方

           文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Fillmore,C.(1968)The case for case. In E. Bach & R. Harms(eds.),Universals in Linguistic Theory1-80. 胡明扬译

           《“格”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Goldberg,Adele E.(1995)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Illinoi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reenbergJoseph H.(1963)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 elements. In Joseph H.

            Greenberged.Universals of Languag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陆丙甫、陆致极译《某些主要跟语序

           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期。

    Hale, Ken & Samuel Jay Keyser(2005)Aspect and the syntax of argument structure. In N. Erteschik-Shir and T. Rapoport (eds.),

           The syntax of aspect: Deriving thematic and aspectual interpretation, 42-64. Oxford: OUP.

    Lakoff, George1987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 London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s. P292

    Mattews, P. H.1997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语言学词典》,上

           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Newmeyer, Frederick J.(2003)Grammar is grammar and usage is usage. Language 79(4):682-707.

    RobinsR. H.1997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许德宝、冯建明、胡明亮译

           《简明语言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Tai,James H.-Y.(1985)Temporal sequence and Chinese word order. In John Haiman(ed.)Iconicity in syntax, 49-72. Amster

           -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黄河译《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1期。

     

    【关于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的大讨论:两派】

    高名凯(1953)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中国语文》第10期。

    高名凯(1954)再论汉语的词类分别,《中国语文》第8期。

    高名凯(1955)三论汉语的词类分别,《中国语文》第1期。

      附、文  炼(1954)谈词的分类,《中国语文》第23期。

    吕叔湘(1954)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国语文》第9期。

      力(1955)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

     

    【陆丙甫的系列研究】

    陆丙甫(1993)《核心推导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丙甫(2010)《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结构·范畴·方法》,商务印书馆。

    陆丙甫、金立鑫主编(2015)《语言类型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丙甫(1988)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丙甫(1989)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汉语学习》

           3期。

    陆丙甫(2004)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第1期。

    陆丙甫(2004)汉语语序的总体特点及其功能解释:从话题突出到焦点突出,《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

           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陆丙甫(2005)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上下),《当代语言学》第12期。

    陆丙甫(2005)指人名词组合语序的功能解释:从形式描写到功能解释的一个个案,《中国语文》第4期。

    陆丙甫(2008)语序类型学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242-256页,北京:

           务印书馆。

    陆丙甫(2010)论“整体-部分、多量-少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外国语》第4期。

    陆丙甫(2011)重度-标志对应律:兼论功能动因的语用性落实和语法性落实,《中国语文》第4期。

    陆丙甫、徐阳春、刘小川(2012)现代汉语语序的类型学研究,《东方语言学》第2期。

    陆丙甫(2013)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中国语文》第5期。

    ☆陆丙甫(2015)语法分析的第二个初始起点及语言象似性,《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陆丙甫、丁健(2016)“四缺一”现象的动因定位和评价——兼谈描写简单性跟解释简单性的正比关系,《语言教学与研

           究》第2期。

    陆丙甫、罗彬彬(2018)形态与语序,《语文研究》第2期。

    陆丙甫、应学凤(2019)人类信息处理能力限度对语言结构的基本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我漂亮地被自己打落

    中岛

     

    我倒立在地

    向天空撒尿

    所有的鸟惊飞

    所有的叶子飘落

    我欣然开放我的歌喉

    却没注意

    那尿

    正从空中

    陌生般地向我驶来

    像歌一样

    湿透我的全身

    我漂亮地被自己

    打落

     

    敬亭山记

    李少君

      (《滴撒诗歌》2014年卷总第4期)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一阵春风,它催发花香

      催促鸟啼,它使万物开怀

      让爱情发光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一只飞鸟,晴空一飞冲天

      黄昏必返树巢

      我们这些回不去的浪子,魂归何处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敬亭山上的一个亭子

      它是中心,万千风景汇聚到一点

      人们云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朝拜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李白斗酒写成的诗篇

      它使我们在此相聚畅饮长啸

      忘却了古今之异,消泯于山水之间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