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施春宏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性别 : 男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
    •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学位 : 博士
    • 在职信息 : 在职
    • 所在单位 : 语言科学院
    • 学科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访问量 :

    最后更新时间 : ..

    吃什么和怎么吃(2011)

      
    发布时间 : 2019-03-13   点击数 :

    吃什么和怎么吃

     

    北京语言大学  施春宏

     

    语言表达中有一个有趣的不对称现象(例子前面加*的表示不能说):

    a*吃泥鳅肉吃泥鳅

    b.吃鸡肉吃鸡

    c.吃牛肉~*吃牛

    为什么呢?就这几个例子来看,似乎因为牛比较大,只能吃“肉”,不能吃全“牛”;而泥鳅比较小,常常整个吃(虽然我们吃泥鳅就是吃“泥鳅肉”)。至于鸡,大于泥鳅小于牛,因此两种吃法都可以。换个角度说,上面能说不能说似乎是根据食用方式的不同来决定词语的搭配。

    可是,我们扩大一下例子的范围,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我们常常听到“吃烤鸭、吃烤全羊”,而很少听到“吃烤鸭肉、吃烤全羊肉”;可是,到了“涮羊肉”,又只能是“吃涮羊肉”而不能说“吃涮羊”了。还有“狼吃羊”也不大说“狼吃羊肉”(不是指“狼喜欢吃羊肉”中的“吃羊肉”),虽然狼吃羊时确实是将羊肉撕成块而一块一块地吃下去的。另外,《水浒传》中有“人肉包子”,语料中有“东北人外出时并不害怕碰见东北虎,而是担心遇上吃人的狼”,这里的“人肉”和“人”是不能互换的。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原来,“吃+动物”或“吃+动物肉”的搭配合格与否,跟人在吃食物时加工的方式有关,加工的方式决定了“吃什么”搭配的可接受情况。“烤鸭”是整体烤制的,虽然吃的时候是一片一片分开来吃;“烤全羊”也是整体烤制的,吃的时候也是切成片撕成块的。上面“(吃)泥鳅”是基于整体加工,“(吃)牛肉”突出分割成块式加工,“(吃)鸡/鸡肉”则因为有两种加工方式存在。如果加工方式改变了,语言中的搭配方式也就会发生变化。《西游记》中各种妖魔鬼怪所向往的“吃唐僧肉”,四五十岁以上都很熟悉的表达“吃人的旧社会”,都是如此构成的。

    当然,有些“吃”法是不需要加工而直接吃的,于是就直接采取“吃+动物”。如“狼吃羊、老虎吃了一头水牛”等。当我们说“这个动物园的老虎每天都要吃牛肉”时,实际上也是从加工的角度来考虑的。

    这里所说的加工实际上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人为的蒸烤烹煮切等,一个是凸显其中撕切的过程及其撕切后的结果(这就跟食用方式有关了)。前者是优选的,后者是可选的。

    由此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经验是如何影响及在什么层次上影响我们的交际方式的。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