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周,1976年7月出生,籍贯山东。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至2007年在北京大学学习,1999年本科毕业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开始在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任教至今。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达拉斯分校访学。
现阶段主要讲授的本科生课程包括:网页设计基础(计算机类专业课)、网页设计基础(通识课)、网页制作与设计(新闻类本科生专业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类专业课)、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类专业课);主要讲授的研究生课程包括:计算社会科学、商业智能基础、商业智能细分。
主要从事大数据与语言教育、计算机教育相关研究工作。在大数据与语言教育方面,2010年开始从事支持汉字偏误研究的平台研建工作,2015年开始从事与国际中文阅读教育相关的研究工作,2017年开始面向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开展词汇计量、语法知识资源建设、智慧教育应用设计与开发、国际中文教育行业发展评价研究工作,2024年开始进入“中华文化传播”主题,开展数智传播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计算机教育方面,2015年开始依托网页设计类课程、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工作从事文科计算机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2023年开始进入“AIGC赋能的编程教育和工程能力培养”主题。
在大数据与语言教育研究中,与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团队深度融合,坚持“专业课程教学->学生项目指导->科技作品亮相”的递进式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将具有北语特色的科研项目与本科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助力人才培养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2022年带领本科生团队发表学术论文“A Framework of Chinese Vocabulary Smart Fragmented Learning System”,集成团队在词汇计量、文本可读性计量、资源自动生成与推荐方面的研究积累,构建了词汇智慧学习应用。
在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始终坚持“持续学习能力培养”,聚焦本科生面向领域问题和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顺应AI融入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大趋势,调整不同类型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探索教学组织方法,优化学习任务设计,团队在《计算机教育》期刊发表“AIGC赋能的Web前端开发教学实践”论文,对本项研究工作的初步思考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