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宏
![]()
最后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25
博客标题:“操坛”一词的是与非(2012)
内容:
“操坛”一词的是与非
北京语言大学 安青阳
北大中文论坛(www.pkucn.com)的专题讨论区“汉语词汇学”中,一位名叫“CS之AK-47”的坛友于2003年6月14日发了一个帖子《“操坛”这个词将会出现吗?》,内容是关于《汉语学习》2002年第1期上发表的《说“界”和“坛”》一文中有关“操坛”一词能否出现的讨论。帖文如下(词语下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作者眼光独到,敏锐的发现“界”和“坛”的用法在很多场合相近,当然同时也有差别。比如作为构词语素,用“界”的有:学术界,学界,出版界,IT界,等等。用“坛”的有:体坛,乒坛,田坛,诗坛。
作者又提到二者有冲突,比如关于“体操”就不好说,他举到一个例子,“田坛、足坛、篮坛及体操界人士”,“体操界”似乎是个例外,用“体坛”是不好的,因为“体坛”已经用来指体育界了,所以作者大胆的预言操坛必将出现。
作者的这个预言让我大吃一惊,“操坛”会出现吗?太惊世骇俗了吧?大家认为呢?
有坛友“在山”于当日跟了一帖:
我觉得不可能,“操”这个字听起来太不雅。
恼的时候有时我会说“我操”,一般还是用“我靠”。
该文发表至今已10年余了,坛友发帖至今也快9年了。《说“界”和“坛”》这篇文章主要是借助由两个类后缀“界”和“坛”构成的词族所出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试图在揭示‘界’和‘坛’两者功能分化的基础上,探索词语的空位问题和占位问题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指出语义关系就是语义的时空分布,词汇学研究应该加强词语显隐及语义关系的动态描写和分析”(引自该文摘要)。文章基于作者分析的模型而对某些词形能否出现及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作了一些预测。如在文章第三节“词语的空位问题”中说:
由于音律的相互制约,“坛”附着于单音节语素之后,某些“双音节+界”的词语便不易换成“~坛”的形式,如:新闻界、读书界、出版界、探险界、航空界、思想界、学术界、产业界、经济界、电信界、电视界、梨园界,尤其是“多音节+界”的形式。这些“~界”的形式一时便没有“~坛”的形式与它们相对应,在表达上形成了空位。……如果没有合适的简约指称形式,便一直存在着词语空位,“~坛”便一直作为潜词语而存在于潜语言中,如“新闻界”是不便于出现“新坛”“闻坛”的。也就是说,空位的存在既有节律问题,也有语素义的代表性问题。
又如这样的预测:
有时我们还发现,有的“单音节+坛”的形式先出现,然后才有“双音节+界”的形式,或者甚至不出现“双音节+界”的形式,如有“箭坛”尚无“射箭界”。它不是不能出现,且“箭”作为“射箭”的代表性义素也比较明确,而主要是“箭坛”对色彩区别的要求不明显,这便是“~界”的空位了。
与之相关的是对语体色彩区别的强制性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另一色彩词语的显现。如“法律界”不大用“法坛”,虽然“法”已经取得了“法律”的语义代表资格,“法坛”从构词和语义上都是合理的,但现实语境往往制约着它的出现和使用。“军界”的语体色彩也制约了“军坛”的显现。
文章第四节“词语的占位问题”也作了很多这样的预测,其中与“操坛”相关的一段是(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占位常与空位相关联。表示某一方面的词形出现后抑制了表现另一方面的相同词形的出现,使其只能以潜词语的形式存在,或以其他词形、其他方式出现,如,“体坛”指体育界。体育界中的足球界、篮球界、排球界、摔跤界、田径界之类分别有“~坛”的表达形式,然而体操界一直没有以“体坛”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作为上位的概念的表达“体坛”(体育界)先占了位,抑制了作为下位的概念的表达“体坛”(体操界)的显现,形成空位。当出现“田坛、足坛、篮坛、泳坛及体操界人士”这样的场合时,总觉得有所不妥。由于“体坛(体育界)”的制约力量太强,使它让位几无可能,这样,如果体操界以“~坛”的形式出现,只有以“操坛”的形式出现以填补空位。我们相信“操坛”迟早会顺理成章地出现的。这是由于词义上下位的关系制约而使后来者寻找另一种形式来表达的结果,否则就必须以另一种方式(即“体操界”)来表达。
在这10年时间里,实际交际中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在互联网上用关键词“操坛”搜索了一下,发现了不少用例,这里摘取几处,按时间顺序列举如下:
(1)陆老有幸参加了苏联同行的体操表演,苏联教练看后表示,中国人的身体很适合练体操,过不了多久,就能登上世界操坛。(www.cnarts.net,2004-03-05)
(2)本届世锦赛代表德国出战的丘索维迪娜在1991年世锦赛上代表苏联出战获得了女子自由体操的金牌,是那个时代苏联独霸操坛的见证人。(gb.cri.cn,2006-10-22)
(3)操坛雏鹰 笑迎奥运(标题,www.hcshiyou.com,2008-3-31)
(4)程女绝招惊世界 操坛异卉吐芳菲(为中国奥运军团体操冠军程菲而撰的对联,blog.gxsti.net,2008-8-5)
(5)李小鹏因为前两年的伤病困扰,一度以为他会退出“操坛”,可是今天,他为我们诠释了“顽强拼搏”这个成语的含义。(www.gochinago.sports.cn,2008-08-12)
(6)众小花操坛鏖兵闯关怒放 群雏燕奥运竞技折桂凌空。(世侨会人士慰问中国奥运冠军对联,blog.voc.com.cn,2008-08-29)
(7)少年邹凯,髫发励志,操坛拼搏,北京奥运,力压群雄,勇夺三金,堪与1984年的体操王子李宁比肩。(www.daynews.com.cn,2008-08-26)
(8)庆功宴上,高健、黄玉斌、白远韶举着小邹家乡的泸州老窑,爽吟畅谈,操坛老人陆恩淳激动地话音有些发颤,看着小邹的三块金牌感叹道,“这几天我像在过年。”(www.daynews.com,2008-09-26)
(9)足坛黑、赌呈蔓延之势,篮坛、排坛、操坛、水坛……有相继沦陷之势。体育局总揽全局,不失时机地祭出“爱国”大旗,先拿周洋当靶,后用王奉春作羊。(www.4ucode.com,2011-03-10)
(10)祖国操坛六小丫,吾都喜得一奇葩。三牌闪亮家乡奋,热土弥开七彩霞。(广州市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赋诗,www.huadu.gov.cn,2011-06-14)
上列各句中的“操坛”都是指“体操界”。其中,第一例是笔者目前见到的最早用例(当然,如果有更早的用例,甚至在该文发表之前就已存在相关用例,也是不足为怪的),而“操坛”大规模出现则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其时中国体操界的表现相当抢眼。可见特定词语的闪亮登场和广泛使用有其时空性,既有语言自身条件的制约,更与特定交际时空相契合。词汇学和语义学的研究,只有对此做出精细化的说明,才能更深入更系统地刻画出词汇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动态性和层次性。
“操坛”一词,不仅民间在用,官方也在用。北京体操协会在北京奥运会那年曾举办了一次新春庆祝活动,中国体操协会官方网站的报道“北京体操协会恭祝08新春 献精美年历体操画卷”中有这样的话:
(11)用历界奥运的吉祥物、火炬、金牌镶嵌的花边,更增添了奥运气氛。可谓:诗画聚全、情趣盎然、雅俗共赏、愉悦操坛。(www.cga.net.cn,2008-02-15)
从《说“界”和“坛”》的理论分析来看,“操坛”一词完全可以出现;从以上实例的交际来看,“操坛”一词已经取得了词籍。
就学术研究而言,精致的描写、充分的解释和有效的预测是最基本的三项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基本任务。在该词未出现之前,研究者根据特定的分析模式做出有效的预测,是理论分析的必然要求。做研究需要建模,建模的目的除了系统说明既已存在的语言事实外,还需要预测尚未出现的语言现象。笔者曾在《语言事实和语言学事实》(《汉语学报》2010年第4期)一文中将已经出现并为人所观察到的语言现象称作“语言事实”,而将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分析策略所预测的语言现象(包括可能出现的和绝对不能出现的两个方面)称作“语言学事实”。语言研究既要关注语言事实,也要关注语言学事实。当然,基于特定理论背景而预测的所谓的“语言学事实”,在未来的交际生活中可能有两种结局,一是预测得到了事实的验证,一是预测跟后来的语言事实相背离。前者证实了理论的有效性,后者则说明该理论存在着问题,因而需要调整甚或放弃。
再回到“操坛”。两位坛友提出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已经牵涉到词语显现的某些制约条件了。在日常交际中,“操”的一个义项所表达的概念含草量极高,若用于交际中则在污言秽语之列,因此用这种概念通过语素整合而构成的“操坛”自然也是一个含草量极高的词语。基于此,两位坛友对该词形的显现可能性做出了自己的预测。显然,这种含草量极高的“操坛”与表达“体操界”之概念的“操坛”是同形异义的表达。这种同形异义而且色彩迥别的词语表达如果同时出现在交际系统中,自然容易引起不当的联想,从而影响作为“体操界”的“操坛”一词的交际值的发挥。这正是两位坛友预测的现实基础。当然,现实的交际中还有其他更强的力量的制约,从而推动了“操坛”(与体操界相对应)的显现。关于词语由潜到显的过程中若干作用力的权重和协调过程,这是一个需要专题探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