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施春宏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性别 : 男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
    •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学位 : 博士
    • 在职信息 : 在职
    • 所在单位 : 语言科学院
    • 学科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访问量 :

    最后更新时间 : ..

    族来族往又一族——恐聚族(2011)

      
    发布时间 : 2019-03-13   点击数 :

    族来族往又一族——恐聚族

     

    施春宏

    (《语言文字报》2011316日第2版)

     

     

    每到年关,中国大地上就会出现两大热腾腾的景象:回家和聚会。这该是多么欢快、温馨的时刻和场景呀。然而,去年春节未到,“恐归族”横空出世;今年春节才罢,“恐聚族”翩然而至,并入选了互动百科2月份的月度十大热词。“恐聚”,因聚而生恐,以致不敢再聚,不想再聚。

    “~族”,本指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如“水族、卤族元素、芳香族化合物”。现在日常交际中更多地用来指一类人,这些人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特征或志趣爱好。如“打工族”,就是指以打工为谋生手段的那些人;“拖鞋族”,就是在公共场合(如商场、饭店,甚至图书馆、课堂等)穿着拖鞋行走的那些人。这些年,各种“~族”纷呈叠现,只要某些人具有某方面比较显著的表现,就可能归入一“族”。去年入选互动百科月度十大热词的除了“恐归族”(1月),还有“柜族”(4月,指迫于住房压力而蜗居在集装箱里的人;谐音“贵族”,折射的是苦恼人的笑)和“零薪族”(指刚从大学毕业可接受短期内“零月薪”的条件以求积累经验的学生)。其他随便一看就满目皆是,如“上班族、工薪族、啃老族、有车族、飚车族、哈韩族、无房族、炒房族、追星族、闪婚族、考证族、养花族、暴走族、旷课族、北漂族、月光族、穷酸族、新新族、时尚族、电脑族、车模族、素食族、草莓族、单身族、负翁族、拇指族、背包族、咔嚓族、蚁族、狼族、囧族、网络晒衣族、开车练摊族、T族、QQ族、SOHO族、BOBO族”等各“族”人民。现实社会的分层分化、交际群体的分分合合、新的群体特征的不断显现,必然会使“族”类词层出不穷。只要有不同于其他的特征,就可以采用“~族”这个框架来表达,从而进入庞大的“族”类词群中。新时期,很多新词新语都是借框装物,编框盛物。

    “恐聚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词。词语的使用是现实的呼吸。原来,春节里朋友相会,同学相聚,举杯祝福之时,自然会谈及各种最“现实”的话题,像房子、薪水、车子、对象之类。然而,正是这些话题,对很多正在奋力打拼、尚未有大成功的年轻人来说,有着难以承受的重量。可是,偏偏有一些成功人士,乐于秀出自己的辉煌,以彰显自己的成功与喜悦。同学会、朋友会变成了炫富会。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比较中,不见了轻松愉悦和友情,留下的是一声叹息。结果,就使有待成功的职场人士必然对热闹的聚会心生恐惧了,于是,“恐聚族”就应运而生。恐的不是聚的本身,而是因聚而带来的“附加值”。一首根据《粉红色的回忆》的旋律重新填词的《恐聚族之歌》唱响了整个网络:“……相聚相聚都来相聚今非昔比,你有车他有房都来比一比,就在就在这次聚会里重新认识你,大家都来比高低。……”

    “恐归族”到“恐聚族”,呈现出的是春节的某种负效应:“恐归族”,几多辛酸;“恐聚族”,几许无奈。

    词语是有体温的,现实的温度和心理的温度;词语是有脉搏的,社会的脉搏和人际的脉搏。摸一摸词语的额头,就能感受到词语体温的变化;按一按词语的脉搏,就能感受到词语脉搏的起伏。这些年,各“族”词语风行天下,且候选队伍不见其尾,正是一种表征。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