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施春宏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性别 : 男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
    •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学位 : 博士
    • 在职信息 : 在职
    • 所在单位 : 语言科学院
    • 学科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访问量 :

    最后更新时间 : ..

    从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三则失误谈起(2013)

      
    发布时间 : 2019-03-13   点击数 :

    从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三则失误谈起

     

    北京语言大学  安青阳

     

     

    电视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些反复出现的语言文字偏误。真可谓:常见偏误经常见,不见偏误不寻常。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同样落入了常见的“陷阱”中,在形、音、义上都出现了一些古装剧中反复出现的瑕疵。

    先看形的问题。第22集武松在景阳冈酒店吃酒时,店小二指着一副对联让武松看,对联用繁体形式写的是:“聞酒三分醉,開壇十裏香”。十个字,错了俩。

    “壇”指一种台子,而今简化为“坛”,如“天壇、地壇”简化后就是“天坛、地坛”。但不能由此而反过来说,今天简化字系统中的“坛”都对应于繁体字中的“壇”。因为“坛”除了对应繁体的“壇”外,还对应于繁体系统的“壜”(或“罎、罈、墰”)。“壜”就是“酒tán、菜tán”的“tán”,指一种陶器。“壇”和“壜”(或“罎、罈、墰”)在古代并不通用。类似的常见错误又如“髪”(头发义)和“發”(发展义),它们的简化字形都是“发”,以致有人将“理发、发展”分别繁化为“理發髮展”。

    而“里”和“裏(以及‘裡’)”,在“裏(裡)”简化之前,两者并不用同一字形,只是同音。作为长度单位的“里”,没有简体繁体的对立,字形一直如此。“万里长城”不能写着“長城”。而作为内里的“裏(裡)”简化后用了同音字“里”来代替。类似的如“后”(皇后义)和“”(先后之后义),“”简化后导致两者同形,都是“后”,以致有人将“皇后”繁化为“皇”。

    因此,上面这幅对联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聞酒三分醉,開壜十里香”。繁简转换中的失误是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情况,这大多源于一简对多繁或同音替换的情况。这里表面上是形的问题,实际上是形和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用简化字来书写这幅对联,实际上是看不出偏误的实质的:“闻酒三分醉,开坛十里香。”但在彼时彼地,并不能用当下的简化字。有时我们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将涉及字形的问题只看作字形的问题。

    再看音的问题。第26集潘金莲去王婆家做衣服,摩挲着布料说:“真是好料子。这么好的料子,只怕奴家nǚhónɡ差,给糟蹋了。”拼音处的字幕打作“女红”。显然,这是将“nǚɡōnɡ”念成了“nǚhónɡ”。第27集武大被西门庆暴打后在家卧床养病,在潘金莲的照料下病情好转,便对潘金莲说:“大姐,你人品俊,nǚhónɡ好,又做得一手好汤水,本不该配我。我知道你心里委屈,像你这样的才貌,应该配我兄弟那样的人才对。可你既然嫁了过来,就该本份照顾丈夫叔叔,没事在家里做些nǚhónɡ,不要出去见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我这次就不计较了,我们以后好好过日子。”拼音处的字幕打出来的也是“女红”。(按:“本份”宜为“本分”,此不赘言。)

    这是古装女人戏中常见的错误。其实,“红”读“ɡōnɡ”这个音非常生僻,只用于“女红”这个词中,而且现代日常交际中已经基本不用这个词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958页的释义是:

    【女工】1 nǚɡōnɡ  ①女性的工人。②旧时指女用人。

    【女工】2 nǚɡōnɡ  同“女红”。

    【女红】nǚɡōnɡ  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453页的“红”(ɡōnɡ)字头下也只有一个参见释义:

    ɡōnɡ  958页“女红”

    可见,nǚɡōnɡ有两个字形:“女红”和“女工”。如果直接写作“女工”,想也不会有人读错了。但有人也许会说,“女工”还有其他的意思,如指女性的工人;如果用来指“女红”了,会让人发生歧解。其实不然,上面这两处剧情中,如果字幕上打出“女工”,并不存在误解的问题。所谓的歧义,通常都是抽象的形式(如读音、格式等)可作多种理解,可是一旦放到特定的语境,常常并不发生多解。这里实际蕴涵着歧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问题。不仅同形词如此,同音词的歧解也常常是靠语境来分化的。这里表面上是音和形的问题,实际上还是音和形跟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当然,饱学之士也许觉得写成“女工”,显得不那么古雅,甚至是字形误用。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讨论相关情况。就“nǚɡōnɡ”而言,笔者倒觉着现代古装剧中写作“女工”也未尝不可,因为它本来就存在着两个同音同义的词形。

    最后来看义的问题。第43集梁山好汉一打祝家庄中,庄头的石碑上的写的是“独龙岗”,而对话时的字幕上出现的则是“独龙冈”。原著中用的是“独龙冈”。《水浒传》中的名冈还有景阳冈(武松打虎处)、黄泥冈(生辰纲被劫处)等。显然,“独龙岗”的“岗”是误用。“岗”和“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相关释义是:

    【岗】ɡǎnɡ①岗子①:黄土~儿。【岗子】①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土~。(428页)

    【冈】ɡānɡ①较低而平的山脊:山~丨景阳~。(425页)

    可见,“岗”和“冈”音不同(声调有别),义有别。

    然而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如果暂时撇开语音差别的话,这两个字的语义差别有时并不明显,“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和“较低而平的山脊”,在生活中也很难截然分清。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第60页释“冈”时将两者的形义关系梳理得很清楚:

    ɡānɡ  本义指①山脊:陟彼高~,我马玄黄。引申泛指②山岭或山梁:十八道~丨景阳~。由于“冈”作了偏旁,其义便另加义符“山”写作“”来表示。如今简化作“岗”。故“岗”也指③山脊:小园背高~。又读ɡǎnɡ,引申指④土坡:黄土~。防守警卫一般在较高的地方,故又引申为⑤岗位:站~。又引申指⑥职位:工作~位。“岗”为引申义所专用,山脊之义便仍用“冈”来表示。

    这也说明了“岗”和“冈”混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最大的问题是,在有的义项上,它们常常可以出现在基本相近的语境中。如此一来,混用有时就不可避免了。

    就字形的生成历史而言,“岗”是个后起字。后出的这个“岗”字在实际使用中逐渐有代替“冈”的情况。宋仁宗时期编就的《集韵》(仁宗宝元二年即1039年完稿)中收有此字,或为唐代时编就的《唐韵》(后佚)中便有此字。集韵·唐韵》中说:“冈,俗作岗。”上引《汉字源流字典》中说“山脊之义便仍用‘冈’来表示”,其实,即便是作“山脊”义,古代混用的情况也不难见到。当然,这种混用也只是在山脊、土坡这类语义内容上,至于岗位、职位这方面的语义内容,只能写作“岗”。这是义和形的复杂关系问题。

    那么,具体到《水浒传》之类的古装剧中的使用,该怎么办?其实,问题倒并不复杂。大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现实同一性原则(参见施春宏《语文评议中的现实同一性问题》,《语文建设》1998年第1期),既然在同一个语用场景中使用,而没有特定区别的必要,就应该用同一种表达形式。这实际也就是交际值原则,根据语言现象交际值的高低来判断语言现象规范化程度。具体到这个实例,具体的策略可以有这样的两条:其一,形随音走,既然剧中人物口头上都是“独龙ɡānɡ、景阳ɡānɡ”,在现代汉语系统中,就只能写作“冈”。其二,原著优先,既然《水浒传》原著写作“冈”,这里不牵涉繁简转换中的一对多的问题,就应该用“冈”。至于其中更为复杂的语义空间关系分析及语言使用中的道理,这里就不多说了。

    上面这三则偏误都是常见失误,很多报刊都指出过了,但仍一误再误。也许还将继续误下去。怎么办?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编写、导演、审查这些古装剧的时候,语言学工作者往往没有话语权,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能做事后诸葛亮。当然,语言学工作者也可以做一些推荐和引导的工作。如专门针对影视剧中的常见错误,编写一本该领域适用的“语言应用规范手册”,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宣传,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翻翻的,免得犯了低级错误而贻人笑柄。这样的话,也许还能发挥一点效用。也就是说,语言学工作者也许还是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关键在于做什么,怎么做。圈外(对古装剧的编导演系统而言,语言学界就属于圈外)的声音如何在圈内产生积极的效应,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这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将自己的声音发得准一些。然而,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常常做得不到位,对交际的基本原则没有把握清楚,没有将交际值作为判断语言现象规范与否的标准,说出一些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实际上有所偏颇的话,这自然会引起非语言学界的反感。这是特别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说,毋庸讳言的是,有的语言学工作者自身在语言规范化原则和策略层面上同样需要一些启蒙。这应该也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吧。

     


    推荐此文